西华道中

我行陈许郊,千里平若掌。

居民杂荆榛,耕少地多旷。

野兔乍跳奔,惊鸢或高扬。

乔林多疾风,寒涧有余涨。

棘篱蔽茅屋,鸡犬入村巷。

主人扫土榻,秣马具朝饷。

童儿汲土井,败饭堆瓦盎。

忽悲为生陋,自足无他望。

嗟予走薄宦,奔走年将壮。

长抱羁旅愁,何时税归鞅。

作者简介(张耒)

张耒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西华道中

《西华道中》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耒。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所见所感。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我行走在陈许的郊野,

千里平坦如掌心。

居民稀疏,杂荆棘和榛树,

农田稀少而广阔。

野兔突然跳跃奔逃,

惊起的鸢鸟高高飞扬。

高大的树林中吹着疾风,

寒冷的涧水涨满了河道。

茅屋被荆棘篱笆遮掩,

鸡犬穿过村巷。

主人扫地铺土榻,

喂马准备朝饷。

孩童汲水井中的泥土,

堆起败饭在瓦盎里。

突然感到悲哀,觉得生活简陋,

但自己满足,没有其他期望。

唉,我奔走在贫瘠的宦途上,

年华将逝,依然奔波不止。

长久以来怀抱着旅途的忧愁,

何时才能回家,摆脱这种束缚。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物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贫瘠生活的感慨和对归家的渴望。作者在描述自然景观时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旅途的辛苦和孤独。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思考,展现了对现实生活的思索和对未来的期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西华道中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疾风荆榛居民野兔跳奔惊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