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八景画·远浦归帆

斜阳欲挂晴川树,丹霞远映潇湘浦。

洞庭湖上接星沙,万里归舟自何处。

云帆缥缈天际来,势压滔天云浪摧。

须臾已达汉江曲,江声汹涌如鸣雷。

汉阳城头夜吹角,暂从鹦鹉洲边泊。

长笛一声山月低,残灯数点江云薄。

西蜀滇南与海通,浮波来往自无穷。

暮天已卷三湘雾,晓日还悬七泽风。

突兀危楼瞰江水,临眺何人频徙倚。

寒鸦飞尽淡烟收,浩荡瑶空净如洗。

潇湘八景画·远浦归帆

《潇湘八景画·远浦归帆》是明代朱瞻基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斜阳欲挂晴川树,

夕阳西下,即将挂在晴川的树梢上,

丹霞远映潇湘浦。

红霞映照着远处的潇湘浦。

洞庭湖上接星沙,

洞庭湖与星沙相连,

万里归舟自何处。

船只归来自万里之遥,归途从何处而来?

云帆缥缈天际来,

云烟般的帆在天际上飘来,

势压滔天云浪摧。

势如压倒天际的云浪摧毁一切。

须臾已达汉江曲,

转瞬间已到达汉江的弯曲处,

江声汹涌如鸣雷。

江水声势汹涌,如同雷鸣般嘹亮。

汉阳城头夜吹角,

汉阳城头夜晚吹响号角,

暂从鹦鹉洲边泊。

暂时停泊在鹦鹉洲边。

长笛一声山月低,

长笛一声,山上的月亮低垂,

残灯数点江云薄。

灯火渐渐熄灭,江边的云雾稀薄。

西蜀滇南与海通,

西蜀和滇南与大海相通,

浮波来往自无穷。

波浪涌动,往来无穷无尽。

暮天已卷三湘雾,

夕阳已经卷起三湘的雾气,

晓日还悬七泽风。

黎明的阳光依然挂在七泽上,吹来清风。

突兀危楼瞰江水,

高耸的楼台俯瞰江水,

临眺何人频徙倚。

站在楼上,谁人频频移动依靠?

寒鸦飞尽淡烟收,

寒鸦飞尽,淡淡的烟雾收敛,

浩荡瑶空净如洗。

浩渺的空中一片清澈,如同洗净一般。

这首诗描绘了潇湘地区的美丽景色,以及它与外界的联系和变化。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夕阳西下、丹霞映照、云烟般的帆、汹涌的江水等景象,展示了潇湘地区的壮丽景色和自然力量的辉煌。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类与自然的交融。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主线,通过描绘潇湘地区的山水、江湖和自然现象,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变幻之美。同时,诗中也融入了人类的活动和情感,如归舟、吹角、长笛声等,增添了一丝温情和人文关怀。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明代文人对潇湘地区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它通过描绘景色的变幻和人类的行动,表达了对自然壮丽和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叹之情。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优美,给人以视觉和情感上的享受。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主线,通过描绘潇湘地区的山水、江湖和自然现象,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变幻之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比喻和拟人等,使诗意更加深邃丰富。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他对潇湘地区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中的景象变化丰富多样,从斜阳晚霞、潇湘浦、洞庭湖和星沙,到汉江曲、鹦鹉洲和山月,再到三湘雾和七泽风,每一幅景象都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多样性。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人类的活动,如归舟、吹角和长笛声,使诗意更加丰富和生动。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诗人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类与自然的交融。诗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读者仿佛可以亲身感受到夕阳的余辉、江水的汹涌和山上月亮的低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表达,唤起读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明代文人对潇湘地区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它通过描绘景色的变幻和人类的行动,表达了对自然壮丽和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叹之情。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优美,给人以视觉和情感上的享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潇湘八景画·远浦归帆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天际须臾缥缈晴川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