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伯兄泰伯

心迹牵羁逐势分,一生襟抱向谁论。

十年漂泊迷南北,千里忧思厌梦魂。

书托远怀期日月,眼和衰泪望乾坤。

何时得就归来赋,老守桑麻聚一门。

作者简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奉寄伯兄泰伯

《奉寄伯兄泰伯》是一首宋代王令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心迹牵羁逐势分,

心绪的痕迹被束缚,随着形势的变迁分离,

一生襟抱向谁论。

一生的志向和抱负向谁诉说呢?

十年漂泊迷南北,

十年的漂泊迷失在南北之间,

千里忧思厌梦魂。

千里之外的忧思使梦魂厌倦。

书托远怀期日月,

书信寄托着远方的思念,期待着日月的交替,

眼和衰泪望乾坤。

眼睛和衰老的泪水望着天地。

何时得就归来赋,

何时能够回来创作作品,

老守桑麻聚一门。

老去守着桑麻,聚集一家人。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的困扰和对家园的思念之情。诗人的心绪被外部形势所困,一生的志向和抱负却无人能够理解。他经历了十年的漂泊,迷失在南北之间,长时间的忧思使他的梦魂疲倦不堪。他寄托着思念之情于书信中,期待着时间的流转,但眼睛却只能望向天地,眼中充满了衰老的泪水。他渴望回到家园,继续写作创作,但只能在家中老去,守着桑麻,聚集一家人。

这首诗词通过对内心世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追问、对命运的迷茫和对家园的思念之情。诗人的漂泊和困扰使他感到无所归属,孤独而困苦。然而,他并不丧失对家园的眷恋和对创作的渴望,通过诗词将内心的思绪表达出来,寄托于信函之中。这首诗词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文人士人的遭遇,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奉寄伯兄泰伯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归来日月忧思乾坤桑麻一生漂泊心迹襟抱衰泪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