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疾会诗客元生与释子法朗,因贻诸祠曹

对此嘉树林,独有戚戚颜。

抱瘵知旷职,淹旬非乐闲。

释子来问讯,诗人亦扣关。

道同意暂遣,客散疾徐还。

园径自幽静,玄蝉噪其间。

高窗瞰远郊,暮色起秋山。

英曹幸休暇,悢悢心所攀。

作者简介(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移疾会诗客元生与释子法朗,因贻诸祠曹

移疾会诗客元生与释子法朗,因贻诸祠曹

对此嘉树林,独有戚戚颜。

抱瘵知旷职,淹旬非乐闲。

释子来问讯,诗人亦扣关。

道同意暂遣,客散疾徐还。

园径自幽静,玄蝉噪其间。

高窗瞰远郊,暮色起秋山。

英曹幸休暇,悢悢心所攀。

中文译文:

移疾会见诗客元生和释子法朗,因而向诸位祠曹借诗。

对于这个喜庆的树林,只有戚戚的神色。

我怀疑我的职责是否被忽视,度过的时间并不是快乐的消遣。

释子前来询问我的病情,我也借此机会交流心事。

道义相通,我暂时放下,客人离去,我病态慢慢恢复。

园径自成幽静之境,玄蝉在其中嘈杂。

从高窗俯瞰远郊,夜幕中秋山渐起。

英明的官员幸好有休息的时间,我沉思心事缠绵不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写给友人元生和法朗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病中与友人的会面,并且借此向祠曹借诗。诗中表现了诗人在病中的思考和感受。

诗人用"对此嘉树林,独有戚戚颜"来形容友人对祠曹的期待和憧憬,表达了友人们对祠曹的崇敬之情。接着诗人用"抱瘵知旷职,淹旬非乐闲"来表达自己对自身职责的怀疑和时间的流逝感受,暗示了诗人在病中对人生的思考。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友人和友人的师父释子前来探望自己的情景,表示友人和友人的师父对自己的关心和关注,并且诗人也借此机会与他们交流思想。车主在"道同意暂遣,客散疾徐还"中,表示诗人和友人在一起时忘却了病痛的焦虑,暂时抛开自身职责和病情,友人离去后,自己也慢慢康复。

而后,诗人描绘了园径幽静、玄蝉嘈杂的景象,展示了诗人病中的思索和感悟。通过高窗俯瞰远郊,观赏暮色中的秋山,诗人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憧憬和沉思。最后,诗人描述了官员有幸休暇的场景,表现了自己对官员的羡慕和对人事的思考。

整首诗以病中思索为主线,通过描绘友人探望、自然景色和官员休暇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事物的感悟,展现了一种忧郁、哀愁的情绪。诗人在病痛中思考人生,表达了病痛所引发的深切感悟和对人事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暮色诗人独有扣关树林高窗戚戚颜抱瘵旷职淹旬释子来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