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过王濬墓

汉王思钜鹿,晋将在弘农。

入蜀举长算,平吴成大功。

与浑虽不协,归皓实为雄。

孤绩沦千载,流名感圣衷。

万乘度荒陇,一顾凛生风。

古节犹不弃,今人争效忠。

作者简介(张九龄)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奉和圣制过王濬墓

中文译文:

《奉和圣制过王濬墓》

汉王思钜鹿,

晋将在弘农。

入蜀举长算,

平吴成大功。

与浑虽不协,

归皓实为雄。

孤绩沦千载,

流名感圣衷。

万乘度荒陇,

一顾凛生风。

古节犹不弃,

今人争效忠。

诗意:

这首诗是作者张九龄为表示对王濬的敬意而写的。王濬是唐朝时期一位崇高的将领,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众多的功绩,例如平定吴国和攻占蜀地等。这首诗主要讲述了汉王刘邦思念巨鹿,而晋朝将领王浑则在弘农谋划,最终一起归于刘邦,被后人称为雄才。王濬的英绩流传千载,感动了君主圣人的心,他的一举一动都能产生影响,万乘之地都为之一顾而生风。王濬保持着古人的忠诚精神,而今天的人们也争相效忠。

赏析:

这首诗以对王濬的赞美和敬仰为主题,通过描绘王濬的事迹和功绩,展现出他的英雄才略和忠诚精神。整首诗字句简练,用词精练,通过对比汉王和晋将的背景,彰显了王濬在历史上的卓越地位。作者通过描述王濬功勋卓著的事迹,表达了对他的崇敬之情,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引起的历史影响。同时,诗中也强调了王濬的忠诚和正直,通过将他的品质与古人相对照,引导现代人效法古人,追求忠诚和正直,体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和思想主张。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味深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今人大功不弃效忠钜鹿实为雄孤绩流名感圣衷古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