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

当暑忆归林,陶家借柳阴。

蝉从初伏噪,客向晚凉吟。

白日欺玄鬓,沧江负素心。

神仙倘有术,引我出幽岑。

作者简介(李频)

李频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避暑

《避暑》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写了诗人逃避炎热的夏季,回归清凉的林间,并思念起故乡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当暑忆归林,

陶家借柳阴。

蝉从初伏噪,

客向晚凉吟。

白日欺玄鬓,

沧江负素心。

神仙倘有术,

引我出幽岑。

诗意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避暑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在炎热的夏季回忆起归林的凉爽,渴望故乡的清凉之地。诗中也描绘了夏季的自然声音,如初伏时节蝉鸣之声,以及夜晚在凉爽之地吟唱诗歌的景象。

通过对白日欺玄鬓和沧江负素心的描写,诗人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对岁月的感慨和自己素心的平和宁静。最后两句“神仙倘有术,引我出幽岑”,表明诗人渴望摆脱尘世的束缚,追寻神仙的生活方式,希望神仙能够指引自己离开尘世的幽岑之地。

整首诗词以平淡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清凉宜人环境的向往和对离尘脱俗生活的渴望,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平静和自由的境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白日陶家神仙素心向晚玄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