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晴

黄堂通夕听檐声,去谒灵湫及未明,画鹢破寒收宿霭,老龙擎日献新晴。

何须厌胜驱黄帽,况复精诚却卫兵。

尽道使君能抚字,归途争看古阳城。

喜晴

《喜晴》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虞俦。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黄堂通夕听檐声,

夜晚黄堂里传来檐上的声音,

去谒灵湫及未明。

前去拜访灵湫和未明之神灵。

画鹢破寒收宿霭,

画上的鹢鸟破开寒气,收起夜晚的阴霭,

老龙擎日献新晴。

老龙托举太阳,献上崭新的晴朗。

何须厌胜驱黄帽,

为何需要讨厌胜利,驱逐黄帽(指官员),

况复精诚却卫兵。

何况再加上精诚来保卫自己。

尽道使君能抚字,

大家都说使君(指诗人自己)善于执政,

归途争看古阳城。

回程的路上众人争相观赏古阳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晴朗天气的喜悦之情。诗人在黄堂(官方会议场所)通宵聆听檐声,感受着夜晚的宁静。第二句中,虞俦提到了拜访灵湫和未明之神灵,这可能是指诗人在夜晚心灵的寻求和交流。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画上的鹢鸟破开寒气,迎接着太阳的升起,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这里的鹢鸟和老龙可以被视为自然界的象征,它们象征着阳光和温暖,给人带来新的希望和愉悦。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使君能够善于执政,但诗人认为胜利和官员的身份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保持精诚和正直,以保护自己。最后一句中,虞俦描述了回程时众人争相观赏古阳城,这显示出古城的美丽和吸引力。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对晴朗天气的喜悦之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简单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中还融入了对治政者的思考,强调了诚实正直的重要性。这首诗充满了宋代诗词的特色,以自然为背景,表达情感和思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喜晴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尽道使君何须归途黄帽檐声宿霭抚字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