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踏碎九街月,乘醉出京华。

半生湖海,谁念今日老还家。

独把瓦盆盛酒,自与渔樵分席,说伊政声佳。

竹马望尘去,倦客亦随车。

听熏风,清晓角,韵梅花。

人家十万,说尽炎热与咨嗟。

只恐棠阴未满,已有枫宸趣召,归路不容遮。

回首江边柳,空著旧栖鸦。

作者简介(杨炎正)

杨炎正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是杨炎正创作的一首诗词,属于宋代文学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踏碎九街月,乘醉出京华。

踏碎:踩碎。九街:指京城的街道。

译文:踏碎了九街上的月光,陶醉地离开了繁华的京城。

半生湖海,谁念今日老还家。

湖海:广阔的水域,比喻世事。

译文:经历了半生的风雨沧桑,如今谁会记得老者归家。

独把瓦盆盛酒,自与渔樵分席,说伊政声佳。

瓦盆:一种盛酒的容器。

渔樵:指平凡的人们。

译文:独自用瓦盆盛满酒,和渔民、樵夫一起共饮,称赞他们的品德和声誉。

竹马望尘去,倦客亦随车。

竹马:小时候的玩伴。

译文:小时候的玩伴已经离去,疲倦的旅客也随之离开。

听熏风,清晓角,韵梅花。

熏风:和煦的春风。

清晓角:清晨的号角声。

韵梅花:指春天的美景。

译文:倾听着春风的吹拂,清晨的号角声,感受着春天梅花的韵味。

人家十万,说尽炎热与咨嗟。

人家:指世人。

译文:世人纷纷议论着炎热和忧虑。

只恐棠阴未满,已有枫宸趣召,归路不容遮。

棠阴:指美好的时光。

枫宸:指皇宫。

译文:只怕美好的时光还未充分享受,就被皇宫的召唤所打断,回程的路途不能再拖延。

回首江边柳,空著旧栖鸦。

译文:回首望向江边的柳树,空空荡荡没有了曾经栖息的乌鸦。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主题,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光阴易逝的感慨。诗人把自己比作独自离开繁华的京城,与平凡的人们共饮,赞美他们的品德和声誉。诗中描绘了童年时光的离去,以及旅途的疲倦和离愁别绪。诗人倾听春风的吹拂,感受着春天的美景,却又忧虑美好时光的短暂,被现实所打断。最后,诗人回望江边的柳树,感叹曾经的乌鸦已不复存在,暗示着时光的不可逆转和生命的有限。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展现了宋代文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深刻认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渔樵半生倦客瓦盆湖海望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