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黔倅张茂宗

静居门巷似乌衣,文采风流众所归。

别乘同来二千石,化民曾寄十三徽。

寒香亭下方遗爱,吏隐堂中已息机。

暂与计司参婉画,百城官吏借光辉。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与黔倅张茂宗

《与黔倅张茂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静居门巷似乌衣,

文采风流众所归。

别乘同来二千石,

化民曾寄十三徽。

寒香亭下方遗爱,

吏隐堂中已息机。

暂与计司参婉画,

百城官吏借光辉。

译文:

住处宛如乌衣的静居门巷,

文采风流受到众人的赞誉。

离别时同乘的官职虽然只有二千石,

却曾经对百姓产生过十三次恩徽。

在寒香亭下留下了令人怀念的爱意,

在吏隐堂内已经放下了政务之机。

暂时与计司参观婉画,

借助百城的官吏之光辉。

诗意:

这首诗词写了黄庭坚与黔倅张茂宗之间的交往和别离。黄庭坚以静谧的居所比喻自己,并自谦地表示自己的文采和风流受到了众人的欣赏。他与张茂宗一起分别时,黄庭坚表达了对张茂宗担任的官职的低调赞美,虽然官职不高,但曾给百姓带来了十三次恩徽(即恩惠)。诗中还描述了黄庭坚离别后的生活,他在寒香亭下怀念与张茂宗的友谊,放下了政务之机,暂时参观计司的婉画,借助百城的官吏之光辉。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黄庭坚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他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描绘了宁静的居所和怀念的情景。通过表扬张茂宗在官职上的低调和为百姓做出的贡献,黄庭坚表达了对朋友的敬意和对公正官员的赞赏。诗中的婉转之情和对光辉的借用,展示了黄庭坚对友情和情感的追求,以及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词行文简洁明快,用词质朴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居所、友情和官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友情和公正官员的向往和赞美。这首诗词展示了黄庭坚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人生哲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与黔倅张茂宗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光辉遗爱乌衣官吏息机下方吏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