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戏书应令诗

此日乍殷勤。

相嫌不如春。

今宵花烛泪。

非是夜迎人。

舞席秋来卷。

歌筵无数尘。

曾经新代故。

那恶故迎新。

片月窥花簟。

轻寒入锦巾。

秋来应瘦尽。

偏自着腰身。

作者简介(徐陵)

徐陵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徐摛之子。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与宋朝郭茂倩并称“乐府双壁。”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至德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赠镇右将军、特进,其侍中、左光禄、鼓吹、侯如故,谥曰章。 有四子:徐俭,徐份,徐仪,徐僔。

走笔戏书应令诗

《走笔戏书应令诗》是南北朝时期徐陵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此日乍殷勤。

相嫌不如春。

今宵花烛泪。

非是夜迎人。

今天,初次发现这样热情殷勤。

却不及春天那般美好。

今夜,花烛之下有泪水流淌。

并非夜晚迎接的是人。

舞席秋来卷。

歌筵无数尘。

曾经新代故。

那恶故迎新。

舞席在秋天被卷起。

歌筵上积满了尘埃。

曾经的新时代已成为过去。

那恶劣的过去却迎接着新的时光。

片月窥花簟。

轻寒入锦巾。

秋来应瘦尽。

偏自着腰身。

半片月亮透过花簟的缝隙。

微寒渗入锦巾之中。

秋天的到来让人变得消瘦。

然而,我仍坚守着我的身躯。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场夜晚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于人生变迁的思考。诗中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于逝去的时光的回忆和对于新时代的期待。

诗词开头提到了一种初次遇见的热情,但在对比春天后显得平淡。接着,诗人描述了夜晚的场景,描绘了花烛之下流淌的泪水,暗示着内心的哀愁和失落。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舞席和歌筵,舞席在秋天被卷起,歌筵上积满了尘埃,这些形象暗示了过去的时光已经逝去,只留下了一片荒凉和被遗忘的景象。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描写月亮透过花簟的景象和微寒渗入锦巾的感觉,表达了对于秋天的感受。同时,作者表示尽管秋天的到来使人变得消瘦,但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身躯,展现了一种坚韧和执着的态度。

整首诗词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比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于新时代的希望,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命运的抗争和坚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走笔戏书应令诗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不如今宵轻寒殷勤舞席腰身相嫌歌筵锦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