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鹤林上人

日日涧边寻茯芩,岩扉常掩凤山青。

归来挂衲高林下,自剪芭蕉写佛经。

作者简介(戴叔伦)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赠鹤林上人

《赠鹤林上人》

日日涧边寻茯芩,

岩扉常掩凤山青。

归来挂衲高林下,

自剪芭蕉写佛经。

译文:

每日在涧边寻找茯芩,

岩扉常常关闭在凤山青。

回来时挂起袈裟在高林下,

自己剪一片芭蕉写佛经。

诗意: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修行者的赞赏和祝福。诗人赞美了修行者的虔诚和勤奋,形容他们日日在涧边寻找茯芩,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修行的执着;而岩扉常常关闭在凤山青,则体现了修行者追求内在修行和与世隔绝的状态。诗人祝福修行者能够秉持初心,回来时挂起袈裟在高林下,自己剪一片芭蕉写佛经,表达了对他们修行成果的赞赏和希望他们在修行道路上能够一直坚持下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教修行者的敬佩和赞扬。通过描绘修行者寻找茯芩和关闭岩扉的场景,形象地展示了他们对于修行的专注和对于内心清净的追求。同时,诗人通过挂起袈裟和剪芭蕉写佛经的行为,展示了修行者的自省和自立。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展现出了佛教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韧劲,给人以一种清净和虔诚的感觉,让人产生敬仰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归来芭蕉日日高林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