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素质(请浙江僧嗣宗住庵)

一个茅庵,三间七架。

两畔更添两厦。

倒坐双亭平分,扶阑两下。

门前数十丘罢稏。

塍外更百十株桑柘。

一溪活水长流,余波及、蔬畦菜把。

便是招提与兰若。

时钞疏乡园,看经村社。

随分斗米相酬,镮钱相谢。

便阙少亦堪借借。

常收些、笋干蕨鲊。

好年岁,更无兵无火,快活杀也。

作者简介(王质)

王质,字华卿,太原祁人。五代祖通,字仲淹,隋末大儒,号文中子。通生福祚,终上蔡主簿。福祚生勉,登进士第,制策登科,位终宝鼎令。勉生怡,终渝州司户。怡生潜,扬州天长丞。质则潜之第五子。少负志操,以家世官卑,思立名于世,以大其门。寓居寿春,躬耕以养母,专以讲学为事,门人受业者大集其门。年甫强仕,不求闻达,亲友规之曰:“以华卿之才,取名位如俯拾地芥耳,安自苦于亹茸者乎?扬名显亲,非耕稼可致也。”质乃白于母,请赴乡举。

别素质(请浙江僧嗣宗住庵)

诗词《别素质(请浙江僧嗣宗住庵)》是宋代王质所作。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离别素质,请浙江僧嗣宗住庵。

一个茅庵,三间七架。

两边增添两座厦。

倒坐的双亭平分,扶着栏杆两侧。

门前数十座小土丘已经收割完稻子。

田埂外还有上百株桑树和槐树。

一条小溪活水长流,波纹还泛到蔬菜地。

这里就是招提和兰若修行的地方。

时不时有人来这里看经书和社交。

按照各自的能力斗米相酬,用银钱相互感谢。

即使有所缺乏,也可以相互借用。

经常收集一些笋干、蕨菜和鲊鱼。

这是个好年景,没有战乱和火灾,生活愉快。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僧人居住的茅庵,表达了宁静、简朴和安逸的生活态度。茅庵虽小,却有三间房屋和七个架子,两边还有两座厦子。庵前的土丘上种满了稻子,田埂外有许多桑树和槐树。一条小溪清澈流淌,波纹甚至触及蔬菜地。这里是僧人们修行和读经的地方,也是村民们聚会的场所。人们按照各自的能力相互帮助和交流,没有争斗和纷争。即使有所缺少,也可以相互借用。诗人赞美了这样宁静祥和的生活环境,称之为快乐和安宁的时光。

赏析:

《别素质(请浙江僧嗣宗住庵)》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僧人居住的茅庵和周围的环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传达出对宁静、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的茅庵虽然简陋,却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茅庵两边的土丘上种满了稻子,田埂外还有茂盛的桑树和槐树,形成了一幅宜人的乡村景象。小溪清澈流淌,波纹触及蔬菜地,生动地描绘了它的活力和生机。诗中还描绘了僧人修行、村民看经和社交的情景,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平和、安逸生活的向往,赞美了没有战乱和烦恼的岁月。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给人以宁静、舒适和愉悦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平分茅庵两畔双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