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俳体十二首

千门市火乱渔灯,衔尾官艘也系罾。

崖屋乍随春涨徙,滩舟专候早潮升。

清时闾左衣形缓,俭岁江东米价增。

从客讳言新入洛,自称前度到金陵。

¤

江行俳体十二首

《江行俳体十二首》是明代诗人钟惺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千门市火乱渔灯,

衔尾官艘也系罾。

崖屋乍随春涨徙,

滩舟专候早潮升。

清时闾左衣形缓,

俭岁江东米价增。

从客讳言新入洛,

自称前度到金陵。

译文:

千门市中火势猛烈,渔灯也在混乱中摇曳。

官船拖着尾巴,也被渔网所束缚。

崖上的房屋随着春水暂时迁徙,

滩上的小舟专程等待潮水的涨升。

在清明时节,闾左衣着松懈,

节俭的岁月里,江东的米价上涨。

作为客人,不敢直言自己是新来洛阳,

自称是以前到过金陵的人。

诗意:

《江行俳体十二首》描绘了明代时期江南地区的景象和社会状况。诗中通过火灾和渔灯混乱的描述,展现了千门市的繁忙和喧嚣。官船被渔网所束缚,象征着官僚体制的困扰和限制。崖上的居民在春水涨落之间迁徙,暗示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顺应和适应能力。滩上的小舟专程等待潮水的涨升,折射出人们对时机的敏锐把握和等待。

诗中还揭示了社会的变迁。诗人描述了清明时节衣着松懈的闾左,反映了时代的宽松和人们对身份和礼节的放松态度。同时,俭朴的岁月中江东米价上涨,显示了经济的变动和社会的动荡。

最后两句诗,诗人暗示自己是新来洛阳的客人,但不敢直言自己的身份,而是自称是以前到过金陵的人,这种含蓄和退避的态度,可能是诗人对于时代变革和社会困境的回应。

赏析:

《江行俳体十二首》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明代江南社会的景象和风貌。诗词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示了社会的繁忙、人与自然的互动以及社会经济的变迁。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将自然景物与社会现象相融合,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诗词中折射出的社会变迁和人情冷暖,以及诗人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使得《江行俳体十二首》成为一首具有时代意义和深远内涵的作品。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摹和含蓄的表达,为读者展现了明代社会的片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引发人们对于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江行俳体十二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渔灯自称前度早潮讳言闾左尾官艘涨徙衣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