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商山僧

商岭东西路欲分,两间茅屋一溪云。

师言耳重知师意,人是人非不欲闻。

作者简介(韦蟾)

韦蟾 [唐](公元?年至八七三年左右)字隐珪,下杜(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大中七年登进士及第,辟徐商襄阳掌书记。咸通中,历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刑部侍郎。乾符初,出为鄂岳观察使。咸通末,终尚书左丞。其在襄阳与徐商等唱和诗编为《汉上题襟集》,已佚。《生平事迹见《翰苑群书》卷上丁居晦《重修承旨学士壁记》、《旧唐书》卷一八九、《唐诗纪事》卷五八。蟾所作诗,《全唐诗》今存十首。

赠商山僧

《赠商山僧》

商岭东西路欲分,

两间茅屋一溪云。

师言耳重知师意,

人是人非不欲闻。

中文译文:

商岭的东西路即将分离,

两间茅屋靠着一条溪流在云中。

师傅的教诲虽然重复,但我明白师傅的意图,

人事变幻无常,虽然不愿意听到,却无法回避。

诗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蟾创作的,题目为《赠商山僧》。诗人写道商岭的东西路即将分离,描述了两间茅屋靠着一条溪流在云中的景象。在这寂静的山岭上,一个僧人给予了诗人重要的教诲,尽管听过很多次,但诗人依然能明白其中的意义。然而,诗人也注意到世事变化无常,人们的真正面目也常常难以捉摸,他深知这些变化,虽然不愿意承认,却无法逃避。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岭、茅屋和溪流的景象,展示了一种深入寂静的境地和舒适的生活氛围。诗人通过描述静谧的环境,突出了师傅的教诲的重要性和对诗人的影响。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世事的变幻无常和人性的复杂性。整个诗意深刻并耐人寻味,引发思考与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茅屋师言重知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