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丁亥送方子南出蜀)

行客送行客,况又值新秋。

莼乡此去万里,先我上扁舟。

三载乌奴聚首,异县乡情对语,乘月几登楼。

去去远蜀口,日日望吴头。

丹青手,描不就,此离愁。

半生萍梗江汉,别恨最绸缪。

远水长空一色,风顺波平如掌,雁序际天游。

故旧有相问,犹滞剑南州。

作者简介(李曾伯)

李曾伯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水调歌头(丁亥送方子南出蜀)

《水调歌头(丁亥送方子南出蜀)》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客送行客,况又值新秋。

莼乡此去万里,先我上扁舟。

三载乌奴聚首,异县乡情对语,乘月几登楼。

去去远蜀口,日日望吴头。

丹青手,描不就,此离愁。

半生萍梗江汉,别恨最绸缪。

远水长空一色,风顺波平如掌,雁序际天游。

故旧有相问,犹滞剑南州。

诗词中文译文:

行客相送行客,何况又是新秋。

从这里到莼乡万里,我先上了小船。

三年来黑发部落相聚,异县乡情相对畅谈,几次在月光下登上楼阁。

你去远蜀的口,我日日望着吴山头。

丹青画笔,描绘不出,这种离愁之情。

半生流浪江汉之间,别离之恨最为深重。

远处的水和天空一片颜色,风顺波平如掌,雁儿们在天空中排成队伍飞翔。

故旧的朋友有所问候,仍然停滞在剑南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行客送别行客的场景,发生在一个新秋的时刻。行者即将离开,作者站在江边的小船上先行,为行者送别。行者和作者是三年来在黑发部落相聚的朋友,他们来自不同的县城,但在别乡相逢时,情感交流畅快。作者望着行者远去的方向,每天都盼望着他能平安到达目的地。作者的丹青画笔无法描绘出内心的离愁之情,他们之间的离别之恨如同半生流浪江汉的经历一样深重。

诗中描绘了远水和广阔的天空,形容了水天一色的景象,以及风和波浪的平静,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诗人还描绘了雁儿在天空中排成队伍飞翔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机勃勃。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故旧朋友的思念之情,他们虽然远离故乡,但仍然停滞在剑南州,没有机会相见。这种思念之情通过整首诗词营造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情感和对乡情的思念,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感伤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扁舟登楼乡情新秋对语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