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僧支提寺

高名每惯習鑿齿,巨眼忽逢支道林。

共夜不知红烛短,对床空叹白雲深。

满前鐘鼓何曾忍,匝地毫光不用寻。

欲識天冠真面目,鳥啼猿啸總知音。

作者简介(陆游)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访僧支提寺

《访僧支提寺》是宋代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陆游访问僧人支道林的情景,表达了对佛教智慧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高名每惯习凿齿,

巨眼忽逢支道林。

共夜不知红烛短,

对床空叹白云深。

满前钟鼓何曾忍,

匝地毫光不用寻。

欲识天冠真面目,

鸟啼猿啸总知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陆游访问僧人支道林的经历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内心感受,表达了对佛教智慧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首先,诗中提到了支道林的特征,他的高名和习惯磨齿,以及巨大的眼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与支道林共度的夜晚,不知不觉中红烛燃尽,对床空空,诗人感叹时间的飞逝和生命的短暂。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提到了寺庙中的钟鼓声,它们不需要寻找,就能在寺庙中传遍整个地方,象征着佛教的智慧和教诲。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支道林的敬仰和共鸣,他们都能从自然界的声音中感受到真理和智慧。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访问僧人的情景,通过景物的描写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佛教智慧和精神追求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支道林的敬仰和共鸣。这首诗词充满了哲理和禅意,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访僧支提寺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不知知音红烛匝地真面目巨眼鑿齿白雲鐘鼓天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