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乐(情景)

美人如月。

乍见掩暮云,更增妍绝。

算应无恨,安用阴晴圆缺。

娇甚空只成愁,待下床又懒,未语先咽。

数日不来,落尽一庭红叶。

今朝置酒强起,问为谁减动,一分香雪。

何事散花却病,维摩无疾。

却低眉、惨然不答。

唱金缕、一声怨切。

堪折便折。

且惜取、少年花发。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三部乐(情景)

《三部乐(情景)》是苏轼的一首宋代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美人如月。

乍见掩暮云,

更增妍绝。

算应无恨,

安用阴晴圆缺。

娇甚空只成愁,

待下床又懒,

未语先咽。

数日不来,

落尽一庭红叶。

今朝置酒强起,

问为谁减动,

一分香雪。

何事散花却病,

维摩无疾。

却低眉、惨然不答。

唱金缕、一声怨切。

堪折便折。

且惜取、少年花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美人为主题,通过描绘美人的形象和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思绪和心情。

首先,诗人将美人比喻为月亮,美丽如月。他突然看见美人,却被夜色的云彩所遮掩,更显得美丽绝伦。诗人认为自己应该没有什么遗憾,因为美人的美丽如阴晴圆缺般变化多端。

然而,美人的娇媚只能让人感到愁苦,她待在床上懒洋洋的,还未开口就先咽住了。数日不见美人,落尽了院子里的红叶。

然后,诗人强迫自己起来设宴,问美人为了谁而瘦了下去,只见一点香雪。不知何事让美人散发花朵却生病,就像维摩菩萨无有疾病一样。美人低着眉毛,悲惨地不作答。唱着金缕,发出一声深深的怨叹。可以折就折,好好珍惜,少年的花朵绽放。

整首诗词通过对美人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美丽的赞美和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消散的感叹和忧虑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美人下床如月算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