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长安堰

已雪又复雨,天寒行路难。

船中寒尚可,未若堰头寒。

已雨又欲雪,泥深行路迷。

岸边泥尚可,未若堰头泥。

官船买船逾十丈,终日牵攀仅能上。

小船不阔五尺者,大船塞之下容下。

堰夫惯见甘途污,轴胶缆断相号呼。

得钱赡家计未愚,不惜身如牛与豬。

人生劣可足衣食,何必来此堰头立。

下长安堰

《下长安堰》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这首诗以描绘行路的艰难与堰头的困境为主题,通过雪、雨、寒冷以及泥泞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已经下过雪又开始下雨,

天寒的时候行路很难。

在船里虽然寒冷但还能忍受,

不如在堰头寒冷那般难熬。

已经下过雨又要下雪,

泥泞深处行路困迷。

在岸边,泥泞还能勉强行走,

不如在堰头的泥泞那般困顿。

官船购买的船长十丈有余,

整日牵拉仅能上岸。

而小船不过五尺宽,

大船却挤满了下方的空间。

堰头的人习惯了肮脏的道路,

车轮胶胶,缆绳断裂,相互呼喊。

只为赚钱养家计的堰夫并不愚蠢,

不惜如同牛和猪一般辛苦劳作。

人生只需足够衣食过活,

何必来到这个堰头站立。

这首诗通过对雪、雨、寒冷和泥泞的描绘,表达了行路的困难和堰头的艰苦境遇。作者通过对比船中与堰头的寒冷、泥泞情况,暗示了人们在艰难的环境下仍然能够忍受和适应。诗中还揭示了堰头的工人所面临的困境和辛苦劳作,以及他们为了生计而不惜付出的努力。最后,作者通过反思人生的意义,提出了一种对基本生活需求的思考,认为只要能够满足衣食即可,不必在这种困苦的堰头逗留。

这首诗以简练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状况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艰难生活的感慨。同时,通过对比船中与堰头的情境,强调了人们在困境中的适应能力和对基本生活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和深刻的主题,给人以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下长安堰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行路难复雨中寒尚可路迷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