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中秋不见月)

晚烟斜日思悠悠。

西北有高楼。

十分准拟明月,还似去年游。

飞玉斝,卷琼钩。

唤新愁。

姮娥贪共,暮雨朝云,忘了中秋。

作者简介(张孝祥)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诉衷情(中秋不见月)

《诉衷情(中秋不见月)》是宋代张孝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晚烟斜日思悠悠。

西北有高楼。

十分准拟明月,

还似去年游。

飞玉斝,卷琼钩。

唤新愁。

姮娥贪共,

暮雨朝云,

忘了中秋。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中秋节夜晚,望着斜阳和迷蒙的烟雾,思绪万千。他望向西北方向的高楼,心中想象着明月的形状,仿佛它就像去年一样在天空中游弋。诗中还描绘了飞舞的美玉盏和卷曲的珍珠钩,唤起了新的思念之情。然而,传说中美丽的姮娥竟然贪婪地与暮雨和朝云为伍,这让人忘记了本应欢度中秋的节日氛围。

赏析:

这首诗词以中秋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诗中的晚烟斜日、高楼、明月等意象,展现了中秋夜晚的诗情画意。诗人通过对飞玉斝和卷琼钩的描绘,唤起了新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和爱人的思念之情。然而,诗末提到姮娥贪婪地与暮雨和朝云为伍,暗示了人世间的变幻和迷离,使得中秋节的美好氛围被破坏,强调了诗人在这个节日感到的孤寂和失落。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节日美好氛围的渴望。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情感的交融,诗人成功地表达了中秋节带来的复杂情感,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并引发对人生和命运的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明月悠悠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