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灼灼一枝桃,粉艳天然好。

只被春风摆撼多,颜色凋零早。

结子未为迟,悔恨随芳草。

不下山来不出溪,待守刘郎老。

作者简介(朱敦儒)

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卜算子

《卜算子》是宋代文学家朱敦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卜算子

灼灼一枝桃,

粉艳天然好。

只被春风摆撼多,

颜色凋零早。

结子未为迟,

悔恨随芳草。

不下山来不出溪,

待守刘郎老。

译文:

鲜艳的桃花燃烧着,

粉嫩的颜色自然美好。

只受春风摇拽频繁,

颜色凋谢得早。

结实的过程不应迟延,

悔恨随着花草一同消逝。

不下山、不出溪,

等待守候刘郎的老去。

诗意和赏析:

《卜算子》是一首描写桃花的诗词,通过桃花的生长、凋谢和结实的过程,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遗憾。

诗中的灼灼一枝桃,形容桃花鲜艳夺目,色彩明亮。它天然而美好,展现了自然的魅力。

然而,桃花只被春风轻轻吹拂,颜色便早早地凋谢了。这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一切美好都难以永恒。

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悔恨之情。结子未成熟就凋落,作者感到遗憾,悔恨自己未能珍惜时光,没有抓住机会。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选择和决定。他守在山上,不下山不出溪,等待着刘郎(指自己)变老。这是对流逝时光的无奈和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一种对自身命运的接受和守望的态度。

整首诗以桃花为媒介,通过描绘桃花的美丽和凋谢,抒发了对光阴流逝和人生遗憾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的思考。它唤起人们对生命短暂性的深刻思考,引发人们对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颜色春风芳草下山天然灼灼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