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邢敦夫秋怀十首

汤汤辟痈流,中有学子居。

但说若稽古,言犹三万余。

来者转相祖,词林日凋疏。

稍喜绩溪令,入校天禄书。

作者简介(秦观)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次韵邢敦夫秋怀十首

诗词:《次韵邢敦夫秋怀十首》

作者:秦观

朝代:宋代

汤汤辟痈流,

中有学子居。

但说若稽古,

言犹三万余。

来者转相祖,

词林日凋疏。

稍喜绩溪令,

入校天禄书。

中文译文:

滔滔之水排开恶疮流,

其中有一位学子居住。

只是说起古人的事迹,

言辞仍然多达三万余。

后来的人们转变为古人的祖先,

文采之林日渐凋谢稀疏。

稍稍欣喜的是绩溪的官员,

受到皇帝的恩宠,被聘为天禄的官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秦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以自己的思考和感慨为主题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汩汩流动的水排开恶疮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感叹和对岁月沧桑的思考。其中,提到有一位学子居住在水流之中,这暗示了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才俊在时代的洪流中崛起。

接下来,诗人谈到了对古人的思考和敬仰,他认为古人的事迹和言辞堆积如山,数量多达三万余,这是对古代文化底蕴的赞叹和敬重。然而,时光流转,后来的人们转变为古人的祖先,而文采之林(指文人墨客)却日渐凋敝,这可能是对当时文坛的失望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担忧。

最后,诗人稍稍欣喜地提到了绩溪令(指绩溪县的官员),他因为得到皇帝的宠幸,被任命为天禄书院的官职。这可能是诗人对个人的一点安慰和对官场的一些触动。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处境的思考,同时也抒发了对古人和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邢敦夫秋怀十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来者天禄稽古相祖入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