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

日落风亦起,城头鸟尾讹。

黄云高未动,白水已扬波。

羌妇语还哭,胡儿行且歌。

将军别换马,夜出拥雕戈。

作者简介(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日暮

《日暮》

日落风亦起,

城头鸟尾讹。

黄云高未动,

白水已扬波。

羌妇语还哭,

胡儿行且歌。

将军别换马,

夜出拥雕戈。

【中文译文】

太阳落下,风也起了,

城头鸟雀飞过,

天空中黄色的云朵高高悬浮着,

白色的水波已经泛起来了。

羌族妇女还在哭泣,

胡族的男子正在行进,同时唱着歌。

将军们换上新马,

夜晚出征,手握雕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日暮》描述了日落时分的一幅壮丽景象,描绘了边塞军队离开家乡出征的场景。

诗人杜甫通过描写天空中的景色,表达了日落时分的壮丽和神秘之感。他用词简洁明了,用五言句式,将太阳落下后的景象与边塞的军事活动相联系起来,表达了他对边塞英雄的崇敬和关注。

黄云高未动,白水已扬波,通过作者描绘天空中的黄云和河水的波浪,把光怪陆离的景色与战争气息相融合,更加突出了边塞的英雄气概。

羌妇语还哭,胡儿行且歌,这两句是对边塞军民的真实写照。羌族妇女的泪水和胡族男子的歌声,构成了一幅边塞脱俗的画面。将军们将要换马出征,持雕鞍,夜晚出发。这里展示了边塞将士们为了保卫家园,为了国家的边疆安全不惜一切的英勇精神。

整首诗以日落时分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描写,映射出边塞战争的动态与悲壮,展现了诗人对边塞军民的崇敬与敬意。诗中的鸟尾讹意味深长,有着多种解读空间。整首诗以写景穿插议论的方式,展示了边塞军民的英勇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称赞和敬佩。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将军白水城头日落扬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