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怀莘老司谏

六合寥寥信茫昧,中有日月无根柢。

古往今来漫不休,青发素颜从此逝。

嗟予自少多邅回,气血未衰心已艾。

北渡长淮霜入屦,南窥禹穴尘生袂。

日凿一窍浑沌死,虽有余风终破碎。

回车复路可无缘,三问道人三不对。

作者简介(秦观)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夜坐怀莘老司谏

诗词:《夜坐怀莘老司谏》

作者:秦观(宋代)

六合寥寥信茫昧,

中有日月无根柢。

古往今来漫不休,

青发素颜从此逝。

嗟予自少多邅回,

气血未衰心已艾。

北渡长淮霜入屦,

南窥禹穴尘生袂。

日凿一窍浑沌死,

虽有余风终破碎。

回车复路可无缘,

三问道人三不对。

中文译文:

六合广袤无边,事物的真相难以把握,

其中有日月却无所依托。

古往今来的事物变幻莫测,

青春逝去,面容渐渐苍老。

我自幼时就多次迷失方向,

身体虽未老,心灵已疲惫。

北渡长淮,寒霜进入鞋履,

南窥禹穴,尘土沾染衣袖。

每天凿取一个洞窍,世界变得混沌而死寂,

即使还有微风,也最终会散失破碎。

回程的车辆再也无缘相遇,

三次问道的人却三次不答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反映了作者秦观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通过描绘六合茫茫、日月无根柢等形象,表达了世界的复杂和人生的无常。青发素颜从此逝,抒发了时光的不可逆转和青春的逝去。

诗中的"嗟予自少多邅回"表达了作者在成长过程中多次迷失方向,生活的坎坷和曲折使得他的心灵疲惫不堪。北渡长淮、南窥禹穴等意象描绘了作者的旅途,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辛酸和艰难。

"日凿一窍浑沌死"表达了作者对于世界的无奈和失望,意味着人们对于真理的探索和领悟往往是艰难而不完全的,世界的本质充满了混沌和死寂。

最后的回车复路可无缘、三问道人三不对,传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无奈和困惑。无论是回程的车辆还是寻找答案的人,都难以再次相遇和得到解答,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无法预测性。

整首诗以凄凉、幽寂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无奈和迷茫,通过对人生旅途的描绘和对世界本质的思考,表达了对于真理与命运的追寻和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夜坐怀莘老司谏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日月虽有无缘回车问道不休嗟予不对破碎邅回气血素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