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岩

悬壁万仞馀,江流绕其趾。

仰视不见天,森秀拔地起。

中洞既深豁,旁窦皆奇诡。

惜哉题识多,苍玉半镵毁。

安得巨灵凿,永削崖谷耻。

缅怀两伏波,往事可追纪。

铜柱戌浪泊,楼船下湟水。

时异非一朝,地去亦万里。

山头博德庙,今为文渊矣。

谓予诗弗信,君请订诸史。

作者简介(刘克庄)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伏波岩

《伏波岩》是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伏波岩的壮丽景色,并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壮丽自然景观的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悬壁万仞馀,

江流绕其趾。

仰视不见天,

森秀拔地起。

在这里,悬崖高耸,像是万丈的巍峨;江水绕过它的脚趾。仰望却看不到天空,茂密的树木从地面拔地而起。

中洞既深豁,

旁窦皆奇诡。

惜哉题识多,

苍玉半镵毁。

洞穴深邃而宽敞,旁边的洞窟都有奇异的形态。可惜,题刻的字迹已经磨损,苍玉碑石也有一半被破坏。

安得巨灵凿,

永削崖谷耻。

缅怀两伏波,

往事可追纪。

如果有巨人的力量,能够凿开这座悬崖,永远消除山峡的耻辱。回想起两次伏波的事迹,历史可以追溯下去。

铜柱戌浪泊,

楼船下湟水。

时异非一朝,

地去亦万里。

青铜柱在戌浪之上停泊,楼船在湟水中穿行。时代的变迁不仅仅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地理上的变化也是万里之遥。

山头博德庙,

今为文渊矣。

谓予诗弗信,

君请订诸史。

山顶上有博德庙,现在已成为文化的宝库。如果有人怀疑我的诗词所写是否真实,请你细细查阅历史记录。

这首诗词《伏波岩》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悬崖、江水、洞穴等元素,展示了伏波岩的壮丽和神秘。诗人通过描述洞穴深邃、洞窟奇异以及题刻的破损,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诗中提到的伏波岩与历史中的伏波故事相呼应,使得诗词更具意境和情感。最后,诗人呼吁读者通过查阅史书,验证诗中所写的景物和历史事件,展示了对真实性和历史记载的重视。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刘克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伏波岩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惜哉仰视题识奇诡悬壁中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