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凉州

雉堞连云十里城,将臣开府此屯兵。

山连虎阵千年固,地接龙沙一掌平。

塞上马嘶春草绿,村中人和凯歌声。

只因边徼无烽火,忘却关山是远行。

将至凉州

《将至凉州》是明代杨一清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将至凉州

雉堞连云十里城,

将臣开府此屯兵。

山连虎阵千年固,

地接龙沙一掌平。

塞上马嘶春草绿,

村中人和凯歌声。

只因边徼无烽火,

忘却关山是远行。

译文:

城墙上的箭楼连绵起伏,延绵十里长城,

将军辟府于此,驻兵备战。

山脉连绵,宛如虎阵,千年不变;

土地连接龙沙,一掌之间平坦如镜。

边塞上马嘶春草绿,

村中的人们欢聚一堂,歌声喜悦。

只因边境无烽火燃烧,

忘却了关山是多么遥远的旅行。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凉州的边塞景象以及边境将士的英勇和奉献。诗人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示了边塞城墙的壮丽和坚固,山脉和土地的自然屏障,以及军民的团结和欢乐。然而,诗人也提到了边境的平静和宁静,没有烽火的燃烧,似乎忘记了背后是危险和远离家乡的边塞关山。

赏析:

《将至凉州》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对比,展现了边塞地区的壮丽景色和边军将士的英勇形象。城堡连绵起伏,延绵十里,将军辟府于此,展示了边境的重要性和军事布局。诗中的山脉和土地被比喻为虎阵和龙沙,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边塞地带的坚固和安全。与此同时,诗人通过描绘春草绿意和村中欢聚的凯歌声,展示了军民团结一心、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然而,诗人也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一种忘却和遗忘的情感。边境之地本应危机四伏,烽火频燃,但这里却平静安宁,似乎边关的艰辛和危险已被忘却,边塞关山变得遥远而无关紧要。这种忘却可能是诗人对和平的向往,也可能是对边塞生活的麻木与习惯。整首诗以描绘边塞景象为主线,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边境地区的特殊氛围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首诗词既描绘了边塞地区的壮丽景色和将士的英勇形象,又反映了人们在边境生活中的特殊情感和心态。它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给人们带来了对边塞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将至凉州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烽火歌声忘却远行中人边徼开府屯兵虎阵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