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情献相公

年来白发欲星星,误却生涯是一经。

魏阙望中何日见,商歌奏罢复谁听。

孤根独弃惭山木,弱质无成状水萍。

今日更须询哲匠,不应休去老岩扃。

作者简介(严维)

严维(生卒年未详),约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正文,越州(今绍兴)人。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唐玄宗天宝(742—756)中,曾赴京应试,不第。肃宗至德二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年已四十余。后历秘书郎。代宗大历(766—779)间,严中丞节度河南(严郢为河南尹,维时为河南尉),辟佐幕府。迁余姚令。终右补阙。官终秘书郎。

书情献相公

《书情献相公》

年来白发欲星星,

误却生涯是一经。

魏阙望中何日见,

商歌奏罢复谁听。

孤根独弃惭山木,

弱质无成状水萍。

今日更须询哲匠,

不应休去老岩扃。

中文译文:

多年以来,白发欲像星星一样繁多,

却错误地把人生当作了一个经过。

望着魏朝的阙楼,何日会再见到呢?

商歌奏罢后,还有谁来听呢?

像孤根的山木一样被抛弃,

像无成的水萍一样质量脆弱。

今天更需要请教哲学大师,

不能再休息而去老岩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严维献给他的朋友相公的,描绘了自己在年老之际的无奈和感慨。他用白发比喻自己的年龄已经很大,希望显得更加有智慧和成熟。但是作者却感到自己的人生经历错误而空虚,白发与他真正的经历不成正比。

诗中,作者希望能够望见魏朝的阙楼,表达了他对历史长河的期待和对文化的推崇。然而,在商歌奏罢后,却再也没有人能够倾听他的讲述和感受他的诗意。

通过比喻,作者感叹自己像一根孤独的山木,被丢弃在大山之中,没有受到重视。同时,作者又自谦自己像水萍一样,弱质无成,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不甘心现状的愿望,他希望能够寻求哲学大师的指导,不再休息而去逝,激发了他进一步追求智慧和人生意义的决心。

整首诗以自嘲和自谦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对自身的失望,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文人士人生态度的情感和内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白发不应星星生涯孤根魏阙望中山木哲匠弱质岩扃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