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从军行

边草早不春,剑花增泞尘。

广场收骥尾,清瀚怯龙鳞。

帆色已归越,松声厌避秦。

几时逢范蠡,处处是通津。

相和歌辞·从军行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厉玄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边草已经不春天,剑花增加了泥尘。

广场上收拢着骥尾,清瀚的马胆畏惧龙鳞。

帆的颜色已经回到越国,松树的声音羞于与秦国接触。

何时能遇到范蠡,到处都是渡河的通道。

诗意:

《从军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军队行进的艰苦与困境,表达了忠诚、奋斗与坚韧的军人精神。诗中通过对草木、花朵等自然元素的描写,反映出作战区域的荒凉和悲壮。

赏析:

1. 诗人运用了寥寥数语,描绘出了边地的寂寞与荒凉,给人以沉郁之感。

2. “剑花增泞尘,广场收骥尾”,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战士在行军过程中剑花增多、骁勇的形象,给人以坚韧不拔的感觉。

3. “清瀚怯龙鳞”,诗人用形象鲜明的比喻,表现出战马的威风和战士的胆识。

4. “帆色已归越,松声厌避秦”,通过对帆与松树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军人怀乡思亲的情感,以及战士们面对秦敌时的坚定信念。

5. 最后两句“几时逢范蠡,处处是通津”,表达了对范蠡这位贤人的向往和追求,意味着诗人希望能够找到能够渡河的通道,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总之,《从军行》通过对军人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忠诚、坚韧和不畏艰难的军人精神,具有激励人心的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通津龙鳞帆色广场剑花收骥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