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福东厢诗·同景仁寄修书诸同舍

烈火非不猛,不耗丰炼金。

寒霜非不严,不雕竹柏林。

小人势利合,倾覆无常心。

君子道德亲,白道犹视今。

诸君闺台秀,相得如璆琳。

离群一昔期,乃尔动悲吟。

古风久已衰,交道日颓侵。

愿名思友操,播这清徽琴。

作者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景福东厢诗·同景仁寄修书诸同舍

《景福东厢诗·同景仁寄修书诸同舍》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烈火非不猛,不耗丰炼金。

寒霜非不严,不雕竹柏林。

小人势利合,倾覆无常心。

君子道德亲,白道犹视今。

诸君闺台秀,相得如璆琳。

离群一昔期,乃尔动悲吟。

古风久已衰,交道日颓侵。

愿名思友操,播这清徽琴。

译文:

烈火虽然猛烈,却不能烧尽珍贵的金子。

寒霜虽然严寒,却不能雕刻竹柏林。

小人只追逐权势和利益,没有恒定的心志,最终会自取灭亡。

君子坚守道德原则,依然珍视正道。

诸位同舍的女子们,彼此相互欣赏如美玉和美玲。

离别已有一段时间,你们动情地吟唱。

古风已经逐渐衰落,交往的道路日渐衰败。

希望名声能让人思念友谊的坚持,弹奏这把清雅的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烈火、寒霜、小人和君子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和真实友谊的思考。烈火和寒霜都是极端的象征,但它们并不能完全改变金子和竹柏林的本质。同样地,小人的势利和无常心会导致他们的倾覆,而君子则坚守道德,依然珍视正道。

作者通过描绘诸君闺台秀的美丽和彼此的欣赏,表达了对真正友谊的向往。离别之后,他们动情地吟唱,表达了对友谊的思念。然而,作者也意识到古风已经逐渐衰落,交往的道路日渐衰败,因此希望名声能让人思念友谊的坚持,弹奏出清雅的琴声。

这首诗词通过对对比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和真实友谊的思考,并呼吁人们坚守道德原则,珍视真正的友谊。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景福东厢诗·同景仁寄修书诸同舍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烈火君子小人白道道德无常炼金倾覆犹视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