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钱穆父惠高丽扇

三韩使者文章公,东夷守臣亲扫宫。

清严不受橐中献,万里归来两松扇,六月长安汗如洗,岂意落我怀袖里。

中州翦就霜雪纨,千年淳风古箕子。

作者简介(张耒)

张耒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谢钱穆父惠高丽扇

《谢钱穆父惠高丽扇》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耒。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谢钱穆父惠高丽扇,

朝代使者文章公。

东夷守臣亲扫宫,

清严不受橐中献。

万里归来两松扇,

六月长安汗如洗。

岂意落我怀袖里,

中州翦就霜雪纨,

千年淳风古箕子。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宋代时期高丽扇的赞赏和感激之情。诗人以谢钱穆的父亲为象征,称赞了高丽扇的优雅和艺术价值。诗中提到了朝代的使者文章公,东夷的守臣亲自扫扇,表明高丽扇备受重视。诗人以此表示对高丽扇的珍视和敬仰,认为其价值不应仅仅局限于作为贡品。他希望这两把远道而来的高丽扇能够带来清凉,使六月的长安人们能够洗去炎热的汗水。诗人也暗示了自己的身份,将高丽扇收藏在怀袖之中,体现了对其的喜爱和保护。最后,诗人将这把高丽扇与中州的霜雪纨、千年的淳风、古代的箕子相提并论,凸显了高丽扇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高丽扇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诗人通过描述使者和守臣的亲自扫扇的场景,以及高丽扇的远道而来和被珍藏在怀袖之中,展示了高丽扇的珍贵和美好。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六月的长安的炎热与高丽扇的清凉相对照,使读者感受到高丽扇带来的清爽和舒适。诗人还通过将高丽扇与中州的霜雪纨、千年的淳风、古代的箕子相提并论,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凸显出来。整首诗行井然有序,用词简练,表达了诗人对高丽扇的赞美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雅致情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谢钱穆父惠高丽扇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文章不受使者怀袖守臣意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