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筑城曲

筑城去,千人万人齐抱杵。

重重土坚试行锥,军吏执鞭催作迟。

来时一年深碛里,著尽短衣渴无水。

力尽不得抛杵声,杵声未定人皆死。

家家养男当门户,今日作君城下土。

作者简介(张籍)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杂曲歌辞·筑城曲

筑城曲

筑城去,千人万人齐抱杵。

重重土坚试行锥,军吏执鞭催作迟。

来时一年深碛里,著尽短衣渴无水。

力尽不得抛杵声,杵声未定人皆死。

家家养男当门户,今日作君城下土。

中文译文:

筑城辞职去,千百人一起挥舞着铁杵。

重压下坚硬的土壤,试图用钻头打通。

军官和官吏手执鞭子,催促我们加快进度。

来时已经一年,我们身处在深处的沙漠之中,穿着的衣物早已破旧,口渴得无法忍受。

力量耗尽,无法再抛撒铁杵,只能听到令人心寒的杵声,众人或因此而死去。

每个家庭都养着男子作为门户,如今却成为你们统治下的城池土墙。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筑城的艰辛和危险,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普通人民为国家筑城的辛苦与牺牲。作者通过描写他们在沙漠中穿越一年的努力,在面对生命危险时仍然奋力坚持工作,表达了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和为国家献身的精神。诗歌中还暗含对统治者的讽刺,指出他们曾经被保护在家门口的男子如今竟成了城池的土墙。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直接展示了筑城工人的辛苦和无奈,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诗人对普通人民的关怀和对国家的忧患。通过描述城池建设中的艰辛和牺牲,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普通民众的敬重。同时,诗中还隐含了对统治者的讽刺和批评,呼吁他们关注人民的疾苦和劳动者的权益。整首诗虽篇幅短小,却能让读者产生深深的共鸣和思考,体现了唐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未定万人门户短衣试行军吏执鞭深碛抛杵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