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醴与子才

昔贤尊道谊,置醴待嘉宾。

今我乐闲放,提壶饷故人。

虮浮杯面白,味撇瓮头醇。

何以助高兴,篱边菊蕊新。

作者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送醴与子才

《送醴与子才》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司马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昔日贤人尊崇道义,摆设醴酒以迎接贵宾。

如今我欢乐地闲逸自在,提起酒壶招待故友。

酒杯上浮着虮虱,酒味却纯净如瓮头。

如何能增添高兴心情?就在篱边的菊花新鲜盛开。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司马光对友谊和欢乐的赞美。首先,他提到了古代贤人以尊崇道义为荣,摆设醴酒款待贵宾的场景,展示了古人对待友人的热情和礼遇。然后,作者表达了自己现在的心境,他欢乐地过着闲逸自在的生活,并提起酒壶招待故友,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享受友谊带来的快乐。最后,作者通过描述酒杯上浮着的虮虱和酒的味道,以及篱边盛开的菊花,表达了他如何通过这些细节来增添自己的高兴心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心境和情感。通过对古人待客之道和自己对友情的态度的对比,展示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欢乐生活的向往。诗中的细节描写,如酒杯上的虮虱和酒的味道,以及篱边盛开的菊花,增添了诗词的生动感和意境。整首诗词流畅自然,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快乐的真挚情感,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醴与子才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故人嘉宾高兴闲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