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初创真意亭于南溪,游陟晚归作)

岩壑萦回云水窟。

林深路断迷烟客。

茅屋数椽携杖舄。

人寂寂。

侵檐万个琅玕碧。

倦客羁怀清似涤。

更无一点飞埃迹。

溪涨慢流过几席。

寒湜湜。

凫鹥点破琉璃色。

作者简介(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渔家傲(初创真意亭于南溪,游陟晚归作)

《渔家傲(初创真意亭于南溪,游陟晚归作)》是宋代诗人葛胜仲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岩壑萦回云水窟。

在峡谷中回旋流淌的云水洞。

林深路断迷烟客。

茂密的森林,道路中断,使迷失的旅人迷失在烟雾中。

茅屋数椽携杖舄。

茅草覆盖的小屋,几根椽子上挂着带着杖和草鞋。

人寂寂。

人们寂静无声。

侵檐万个琅玕碧。

青苔覆盖着屋檐,形成无数碧绿的斑点。

倦客羁怀清似涤。

疲惫的旅客心情清爽如洗。

更无一点飞埃迹。

没有任何飞扬的尘埃迹象。

溪涨慢流过几席。

山溪缓缓涨起,流过几个席子。

寒湜湜。

湖水湿冷。

凫鹥点破琉璃色。

野鸭和鹭鸟点缀着湖水的琉璃般的色彩。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家的生活场景。诗人用自然景观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清净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渴望。诗中山溪、茅屋、青苔等形象展现了自然的恬淡和朴素,与繁忙的世俗生活形成对比。诗人通过描绘渔家的生活环境和内心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赏析: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渔家的生活和诗人对于宁静、清净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容词,如"岩壑萦回"、"茅屋数椽"、"侵檐万个琅玕碧"等,使诗句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人通过描写茅屋、青苔、湖水等自然元素,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淳朴宁静生活的追求。整首诗情感平和,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观照。这首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清净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茅屋寂寂倦客萦回流过岩壑侵檐杖舄埃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