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 至元十七年八月八日为通议西溪兄寿

南衙,予始相识。

时初夏桐阴满庭,故有南衙清书之句少日竹林游,凤麟飞走。

一段江山最英秀。

南衙倾盖,满院桐阴清书。

鬓华思此际、浑依旧。

云梦心胸,文章山斗。

好个经纶玉堂手。

婆娑桂影,凉人露盘仙酎。

一杯先领取、乔松寿。

作者简介(王恽)

王恽

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裕宗皇太子真金和成宗皇帝铁木真三代的谏臣。

感皇恩 至元十七年八月八日为通议西溪兄寿

《感皇恩 至元十七年八月八日为通议西溪兄寿》是元代诗人王恽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以南衙为背景,表达了对友谊和人生的感慨和赞美。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衙,我与你初次相识。

时值初夏,桐树的阴影笼罩着庭院,

有南衙清书之句,只有少数几日有幸在竹林中游荡,

凤凰和麒麟飞翔。这片江山最为英秀。

南衙倾斜的屋顶,满院桐树的清凉阴影,

我的发丝虽然略显斑白,但感叹之情依然如故。

云梦的胸怀,充满了才华和壮志。

多么美好的经纶玉堂之手啊。

桂树的影子婆娑摇曳,为凉爽的人们奉上了仙酎。

我先领一杯,祝贺乔松长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南衙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人生的深深感慨和赞美。南衙是朝廷的机关,象征着权力和荣耀。诗人借用南衙的意象,表达了与友人的相识之情,以及友情的珍贵和令人向往的人生境界。

诗中的桐树和竹林,以及凤凰和麒麟的形象,都是充满诗意的意象。桐树代表着高洁和坚韧,而竹林则象征着清幽和独立。凤凰和麒麟则代表着吉祥和神奇。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诗人展现了江山的壮丽和友谊的美好,表达了对友情和人生价值的赞美和追求。

诗词中还出现了经纶玉堂、桂树和仙酎等描写,这些都是象征着文化和享受的元素。经纶玉堂代表着才华和聪明,桂树的影子则给人带来清凉和宁静,仙酎则象征着人们的欢乐和快乐。这些描写丰富了诗词的意境,使读者更加感受到诗人对友情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南衙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友谊和人生的热爱和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描写手法,使诗词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友情的珍贵、人生的美好和诗人对理想和追求的执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感皇恩 至元十七年八月八日为通议西溪兄寿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相识竹林英秀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