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霁

滞雨忽云霁,园林有清晖。

时鸟亦和鸣,好风清且微。

远愧深山僧,趺坐掩禅扉。

岂知芳非歇,讵伤寒暑违。

一念与道寂,九旬淡无为。

蹑心探斯理,吾今其庶几。

作者简介(张耒)

张耒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雨霁

《雨霁》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耒。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天空放晴的景象,以及园林中清新明亮的氛围。诗中还提到了鸟儿的鸣叫和微风的吹拂,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滞雨忽云霁,

园林有清晖。

时鸟亦和鸣,

好风清且微。

远愧深山僧,

趺坐掩禅扉。

岂知芳非歇,

讵伤寒暑违。

一念与道寂,

九旬淡无为。

蹑心探斯理,

吾今其庶几。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雨后天空放晴时的心情。作者感叹自然界的美丽,园林中的景色在雨后更加清新明亮。鸟儿也开始欢快地鸣叫,微风吹拂着,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诗中提到了深山中的僧人,作者自愧不如。他坐在禅房中,闭上禅房的门,专注于禅修。作者认为自然界的美丽是持久的,不会因为寒暑的变迁而消失。

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对禅修的思考。他认为只有心静下来,才能探索到真理。作者在九旬的岁月中,学会了淡泊无为,追求内心的宁静。他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接近真理,探索心灵的奥秘。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禅修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宁静与内心探索的追求,给人以深思和启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雨霁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深山寒暑庶几一念园林禅扉滞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