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憩杜桥馆

寒茅愔愔鸡啄场,儿啼索衣天陨霜。

密林渐放山色入,枫枯振稿声琅琅。

清浆白羽弃已久,黄菊紫萸看欲香。

岁行及此去愈疾,若决积水难提防。

嗟予齿发非故物,念此内热如涫汤。

原见唐朝吕墨客,膝行问道求神方。

斋心千日百事毕,消我含雪还韶光。

岂饶蒿目忧世事,黄金绾腰埋土囊。

作者简介(周邦彦)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晚憩杜桥馆

《晚憩杜桥馆》是宋代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寒茅愔愔鸡啄场,

儿啼索衣天陨霜。

密林渐放山色入,

枫枯振稿声琅琅。

清浆白羽弃已久,

黄菊紫萸看欲香。

岁行及此去愈疾,

若决积水难提防。

嗟予齿发非故物,

念此内热如涫汤。

原见唐朝吕墨客,

膝行问道求神方。

斋心千日百事毕,

消我含雪还韶光。

岂饶蒿目忧世事,

黄金绾腰埋土囊。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寒茅愔愔鸡啄场,

冬天的茅草寂静地覆盖着鸡啄的场地,

儿啼索衣天陨霜。

孩子的哭声索要衣物,天空中降下霜雪。

密林渐放山色入,

茂密的林木逐渐映入山色之中,

枫枯振稿声琅琅。

枫树凋零时,振动的稿纸发出琅琅的声音。

清浆白羽弃已久,

清浆和白羽已经被抛弃很久,

黄菊紫萸看欲香。

黄菊和紫萸正要绽放出芬芳的香气。

岁行及此去愈疾,

岁月的流逝越来越快,

若决积水难提防。

就像决堤的积水,难以防范。

嗟予齿发非故物,

我感叹自己的牙齿发芽并非寻常之物,

念此内热如涫汤。

想到这个,内心的热情就像沸腾的汤水一样。

原见唐朝吕墨客,

曾经见过唐朝的吕墨客,

膝行问道求神方。

他跪行前进,寻求神奇的方法。

斋心千日百事毕,

心灵专注千日,百事皆已完成,

消我含雪还韶光。

消除我内心的忧虑,回归美好的时光。

岂饶蒿目忧世事,

怎能让眼中的忧虑困扰世事,

黄金绾腰埋土囊。

宁愿将黄金绾在腰间,埋在土囊中。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情和个人对世事的忧虑。作者以寒茅、枫树、黄菊等自然元素来象征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诗中还融入了对唐朝文人吕墨客的向往和对心灵追求的思考。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时光的思考和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晚憩杜桥馆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积水山色白羽紫萸岁行琅琅提防密林啄场欲香去愈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