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师厚食蟹

海馔糖蟹肥,江醪白蚁醇。

每恨腹未厌,夸说齿生津。

三岁在河外,霜脐常食新。

朝泥看郭索,暮鼎调酸辛。

趋跄虽入笑,风味极可人。

忆观淮南夜,火攻不及晨。

横行葭苇中,不自贵其身。

谁怜一网尽,大去河伯民。

鼎司费万钱,玉食罗常珍。

吾评扬州贡,此物真绝伦。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次韵师厚食蟹

《次韵师厚食蟹》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次韵师厚食蟹》

海馔糖蟹肥,

江醪白蚁醇。

每恨腹未厌,

夸说齿生津。

三岁在河外,

霜脐常食新。

朝泥看郭索,

暮鼎调酸辛。

趋跄虽入笑,

风味极可人。

忆观淮南夜,

火攻不及晨。

横行葭苇中,

不自贵其身。

谁怜一网尽,

大去河伯民。

鼎司费万钱,

玉食罗常珍。

吾评扬州贡,

此物真绝伦。

诗词中文译文:

蟹膏肥美,像是海味的糖;

豪饮江米酒,甘醇得如白蚁醇。

每每感叹肚子未满足,

夸口说嘴巴能生津液。

三岁时在河边长大,

经常品尝新鲜的霜脐蟹。

早晨看泥沙上探寻螃蟹,

晚上炖鼎里调制酸辛汤。

尽管吃得东倒西歪也能开怀笑语,

这种风味极其让人陶醉。

回忆起观赏淮南的夜晚,

火攻的滋味无法与早晨相比。

在芦苇丛中自由行走,

并不以自己的身份为荣耀。

谁能同情那被一网捕尽的蟹儿,

它们离开了河伯的百姓。

在宴席上,鼎司花费了万钱,

玉食罗常常珍视。

我评价着扬州的贡品,

这种食物真是绝无仅有。

诗意和赏析:

《次韵师厚食蟹》是一首描写螃蟹美味的诗词。诗人黄庭坚以饮食为题材,展示了对美食的热爱和品味。诗中描绘了海味糖蟹的诱人形象,以及江米酒的甘醇美味。诗人对美食的享受感到满足,但又时常感叹自己的胃口无法满足。他形容吃蟹时口中涎水横流,表达了对美食的向往和追求。

诗中还提到了诗人小时候在河边长大,常常品尝新鲜的霜脐蟹,这展现了他对故乡的回忆和怀念之情。此外,诗人描述了早晨捕捞螃蟹的景象和晚上炖蟹的过程,以及螃蟹的鲜美口感和风味。他以幽默的态度形容自己吃蟹时的样子,表达了对美食的痴迷和享受。

最后,诗人提到了宴席上供应的贵重食物,如花费万钱的鼎司和珍视的玉食罗常表示出这种美味的珍贵和难得。他赞美扬州的贡品,认为这种螃蟹美味无与伦比。

整首诗以描写美食为主题,通过对螃蟹的形象描绘和食用过程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诗人以幽默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诗意更加生动有趣。通过对美味的描绘和对食物的赞美,诗人传达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和享受,展现了他对美食的品味和追求。

整首诗字里行间充满了美食的诱惑和诗人对美食的热爱,以及对美味的描绘和对生活的赞美,使人读来口感鲜美,意境清新。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饮食的追求和品味,以及他们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师厚食蟹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蟹肥生津白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