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之回

卫骑绝沙漠,关驱过玉门。

云旗梢月窟,辇道属乌孙。

万国森环卫,三灵骇骏奔。

声容同日月,威德被乾坤。

巡狩知无外,蛮戎识至尊。

何当鸣警跸,高会醼昆仑。

作者简介(曹勋)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上之回

《上之回》是宋代曹勋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边塞景象,充满了豪情壮志和统治者的威严。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卫骑穿越沙漠,

守关护送过玉门。

云旗飘扬在月亮的窟窿,

行宫的道路属于乌孙。

万国环绕着边塞,

三灵驱使着奔马。

声音和容貌堪比太阳和月亮,

威德覆盖了整个天地。

巡视狩猎知道没有外敌,

蛮夷战士认识至尊者。

何时才会吹响警报,

高高地聚会于昆仑山。

诗意:

《上之回》以雄浑的笔墨勾勒出边塞地区守卫边疆、统治万邦的壮丽景象。诗人描绘了卫骑穿越沙漠、守关护送过玉门的场景,表现了边塞守卫的艰辛和威武。诗中的云旗飘扬在月亮的窟窿,辇道属于乌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行宫的壮丽景象。诗人通过描述万国环绕边塞、三灵驱使奔马的场景,展现了统治者的威严和统治范围的广阔。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边塞守卫的赞美和对于至尊者的崇敬。最后两句提出了期待吹响警报、高会于昆仑山的愿景,表达了对于国家安宁和统一的向往。

赏析:

《上之回》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雄浑的语言,展现了边塞地区的壮丽景象和统治者的威严。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卫骑穿越沙漠与关驱过玉门、声容同日月与辇道属乌孙,以及万国森环卫与蛮戎识至尊等,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同时,诗人通过运用夸张和夸张修辞手法,如云旗梢月窟、威德被乾坤等,增强了边塞景象的宏伟和统治者的威严感。整首诗气势恢宏,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宁和统一的向往,并赞颂了边塞守卫和至尊者的英勇和伟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上之回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日月乾坤沙漠至尊乌孙高会月窟警跸辇道环卫声容蛮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