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鹤林寺

道林隐形胜,向背临层霄。

松覆山殿冷,花藏谿路遥。

珊珊宝幡挂,焰焰明灯烧。

迟日半空谷,春风连上潮。

少凭水木兴,暂令身心调。

愿谢携手客,兹山禅诵饶。

作者简介(綦毋潜)

綦毋潜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题鹤林寺

《题鹤林寺》是唐代诗人綦毋潜所作,诗意表达了对景色和心灵的美好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

道林隐形胜,

向背临层霄。

松覆山殿冷,

花藏谿路遥。

珊珊宝幡挂,

焰焰明灯烧。

迟日半空谷,

春风连上潮。

少凭水木兴,

暂令身心调。

愿谢携手客,

兹山禅诵饶。

诗意和赏析:

诗人以描写鹤林寺的景色和意境作为主旨,表达了对道林隐秘胜境的赞美。诗中通过对松柏延伸至山殿的描写,给人一种幽静和凉爽的感觉。山谷中的花朵隐匿,路程遥远,给人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感觉。

诗人通过描写珍珠色的宝幡和明亮的灯火,增添了庄重和佛家的气息。在晚霞映照下,山谷中的曙光显得更迟缓,给人一种宁静和沉郁的美感。

最后两句描写了春风带来的湿润和海潮的连绵声音,给人一种丝丝入扣的感觉。诗人表示只是临时让身心稳定,愿意与旅客们一同在这座山上共同诵读。

《题鹤林寺》运用了唐代诗歌中常见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俗、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寂静的境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春风层霄身心焰焰明灯隐形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