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桂

漫道希为贵,那知夥不奢。

江南故多佳,秋仲举敷花。

往往因人好,萧萧得句佳。

人谁不种菊,千载但陶家。

作者简介(赵蕃)

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丛桂

诗词:《丛桂》

朝代:宋代

作者:赵蕃

《丛桂》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漫道希为贵,

那知夥不奢。

江南故多佳,

秋仲举敷花。

往往因人好,

萧萧得句佳。

人谁不种菊,

千载但陶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丰富的意象描绘了秋天江南地区盛开的菊花景象,展现了丰收季节的美丽和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诗的开头两句 "漫道希为贵,那知夥不奢" 表达了人们对自然景色的向往。"漫道"指的是四处散布的小路,意味着这是一种随意、自然的美。"希为贵"表示珍惜和向往,但作者却感叹说 "那知夥不奢",也就是说人们并不真正理解其中的珍贵之处。

接下来的两句 "江南故多佳,秋仲举敷花" 描述了江南地区多种多样的美景,特别是秋季盛开的花朵。"江南"指的是历史悠久的江南地区,这里的景色美丽多样。"秋仲"是指秋季中旬,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举敷花"意味着菊花遍布一片,形成了壮丽的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 "往往因人好,萧萧得句佳" 表达了人们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因人好"表示因为人们的喜爱,菊花才得以广泛种植。"萧萧得句佳"形象地描绘了风吹拂菊花的声音,也传递了诗人对菊花高雅、清丽的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 "人谁不种菊,千载但陶家" 表达了菊花种植的普遍性和其与中国陶瓷艺术的渊源。"人谁不种菊"意味着人人都喜欢种植菊花,因为菊花象征着高洁和坚强不屈的品质。而"千载但陶家"则暗示了菊花和中国陶瓷艺术之间的渊源,菊花是中国传统陶瓷中常见的纹饰之一,而"陶家"指的是以陶瓷工艺闻名的陶官或陶匠。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秋季江南菊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菊花高雅品质的赞美。同时,它也借菊花之美探讨了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文化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丛桂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萧萧陶家漫道种菊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