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春旱麦半死,夏雨欣及时。

出郊视禾田,父老有好辞。

秋阴结愁霖,似欲直败兹。

冥冥人天际,影响良不疑。

精诚发中禁,愍默非有欺。

鸡号日东出,乃令民信之。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诗词:《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春旱麦半死,

夏雨欣及时。

出郊视禾田,

父老有好辞。

秋阴结愁霖,

似欲直败兹。

冥冥人天际,

影响良不疑。

精诚发中禁,

愍默非有欺。

鸡号日东出,

乃令民信之。

中文译文:

春天旱情,麦田凋零,

夏雨及时恩泽丰盈。

走出城郊,观望禾田,

老人们有着美好的言辞。

秋天阴云密布,愁苦的雨滴,

似乎要直接摧毁这里。

人类与天空交汇,

影响良善不容置疑。

真诚发自内心深处,

悲痛默默不欺人。

鸡鸣叫声,日出东方,

这样民众才会相信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题目为《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诗中描绘了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观以及人们对自然的感慨和思考。

首先,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春旱和夏雨,表达了对自然灾害和恩典的感叹。麦田在旱季中死亡,而及时的夏雨给予了重新生机。

接下来,诗人走出城郊,看望禾田,老人们用自己的话语表达了对美好收成的期盼和祝福,展现了农民对于丰收的希望和对自然的敬畏。

然后,诗中转向秋天,描绘了阴云密布的景象,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大雨将带来愁苦。这里的"直败兹"可以理解为直接摧毁这里的意思。

接着,诗人提到了人与天之间的联系,称之为"冥冥人天际",强调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微小和脆弱。然而,影响良善的力量是不容置疑的。

诗的后半部分强调了真诚和信任的重要性。诗人认为,真诚发自内心的善意和悲痛是无欺的,而鸡鸣日出的场景则象征着新的开始,民众也会相信这种善意。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人们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性中的善意。诗人苏辙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怀,表达了对真诚和信任的推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天际冥冥出郊及时半死不疑春旱好辞禾田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