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谜

一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

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

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用字谜

诗词:《用字谜》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一月又一月,

两月共半边。

上有可耕之田,

下有长流之川。

一家有六口,

两口不团圆。

中文译文:

一个月又一个月,

两个月组成半边。

上面有可以耕种的田地,

下面有长流不息的河川。

一个家庭有六口人,

其中两口人不能团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用字谜》通过字谜的形式表达了一个家庭的团圆之愿。首先,诗中提到的"一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是一个字谜,暗指"一团圆"。这里的"一月又一月"指的是时间的流逝,"两月共半边"则是暗示两个月的时间组成了"半个团圆"。这种巧妙的谐音和字谜的运用增加了诗词的趣味性。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上下两个层面的景象,上面有可耕之田,下面有长流之川。这里的"上"和"下"可以理解为家庭中的父母和子女,他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角色。上面的可耕之田象征着父母辛勤的劳作和付出,而下面的长流之川则代表着子女茁壮成长和流逝的时间。

最后,诗中提到"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这是对家庭团聚的期盼和思念的表达。家庭是人们依靠和温暖的港湾,而这里的"两口不团圆"则指的是某些成员无法与其他家庭成员在一起,可能是由于工作、学业或其他原因。这种分离和不完全团聚的状态引发了对家庭团圆的渴望和思考。

总的来说,王安石的《用字谜》通过巧妙的字谜和意象描绘了家庭团聚的愿望和对家庭温暖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和多义词语的双关,使得这首诗词既具有娱乐性,又蕴含深刻的内涵,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的乐趣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用字谜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团圆长流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