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游仙诗(一作欧阳炳)

赤城霞起武陵春,桐柏先生解守真。

白石桥高曾纵步,朱阳馆静每存神。

囊中隐诀多仙术,肘后方书济俗人。

自领蓬莱都水监,只忧沧海变成尘。

作者简介(欧阳炯)

(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大游仙诗(一作欧阳炳)

大游仙诗(一作欧阳炳)

赤城霞起武陵春,

桐柏先生解守真。

白石桥高曾纵步,

朱阳馆静每存神。

囊中隐诀多仙术,

肘后方书济俗人。

自领蓬莱都水监,

只忧沧海变成尘。

中文译文:

红霞升起,武陵春光明媚,

桐柏山的圣贤破坚守真道。

白石桥高耸,曾任步军使,

朱阳馆宁静,心神常存。

隐藏在囊中的仙法诀要众多,

后肘藏有救世书籍,能拯救凡人。

我曾领导蓬莱都水监,

仅忧心海水可能转为尘埃。

诗意和赏析:《大游仙诗(一作欧阳炳)》这首诗词以唐代欧阳炯的笔端,描绘了一幅美丽而神秘的仙境画卷。诗中的赤城和武陵是取自中国神话中的两座仙山,它们象征着仙境的美丽和神秘。但是作者也表达了对仙境的忧虑,担心仙境也会受到时间的侵蚀,变得虚幻和消逝。桐柏先生指的是杜甫,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被认为是诗歌的典范,因此被尊称为“桐柏先生”。白石桥和朱阳馆则是仙境中的景点,它们安静祥和,令人感到神奇和宁静。诗中还提到了仙法诀秘籍和救世之书,说明作者的修行追求不只是个人修仙,更有救世济世之心。最后一句以凄凉的语气表现了作者对沧海的忧虑,表达了他对时间的消逝和物是人非的担心,以及对仙境凋谢的隐忧。

整首诗构思精巧,描写细腻,既描绘了美丽的仙境,也暗示了时间万物流转,人世如梦的哲理。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和珍惜,以及对命运无常和时光流转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先生沧海变成俗人纵步仙术白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