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相公挽歌词三首

铭旌官重威仪盛,骑吹声繁卤簿长。

后魏帝孙唐宰相,六年七月葬咸阳。

墓门已闭笳箫去,唯有夫人哭不休。

苍苍露草咸阳垄,此是千秋第一秋。

送葬万人皆惨澹,反虞驷马亦悲鸣。

琴书剑珮谁收拾,三岁遗孤新学行。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元相公挽歌词三首

《元相公挽歌词三首》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铭旌官重威仪盛,

骑吹声繁卤簿长。

后魏帝孙唐宰相,

六年七月葬咸阳。

墓门已闭笳箫去,

唯有夫人哭不休。

苍苍露草咸阳垄,

此是千秋第一秋。

送葬万人皆惨澹,

反虞驷马亦悲鸣。

琴书剑珮谁收拾,

三岁遗孤新学行。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元相公(指唐代宰相裴度)的葬礼场景以及他的夫人的悲痛。诗中描述了官方的仪式和庄严场面,以及骑兵和吹奏乐器的声音。裴度是后魏帝孙,后来成为唐代的宰相,他在咸阳被安葬。葬礼已经结束,乐器的声音也已远去,只剩下他的夫人哭泣不止。秋天的咸阳,田野上覆盖着苍苍的露水和草,这是千秋万代中的第一秋。送葬的人们都悲伤哀恸,连马儿也发出悲鸣。琴书和剑珮(指裴度的文学和武器)将由谁来整理收拾呢?裴度的三岁孤儿将继承他的事业。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元相公的葬礼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裴度的敬意和对他夫人的同情。诗中使用了具体的细节描写,如铭旌官重、骑吹声繁等,以展现官方盛况和庄严的葬礼仪式。夫人痛失丈夫,哭泣不止,展现出深深的悲伤和无尽的悲痛。描绘咸阳的秋景,苍苍露草,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消逝。诗词最后提到裴度的三岁孤儿,他将继承裴度的遗志,这也强调了裴度在政治和家庭方面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元相公葬礼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裴度的敬意和对他夫人的同情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世事变迁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悲鸣唯有苍苍收拾万人露草千秋宰相夫人不休遗孤卤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