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赠王中书诗

摄官青琐闼。

遥望凤皇池。

谁云相去远。

脉脉阻光仪。

岱山饶灵异。

沂水富英奇。

逸翮凌北海。

抟飞出南皮。

遭逢圣明后。

来栖桐树枝。

竹花何莫莫。

桐叶何离离。

可栖复可食。

此外亦何为。

岂知鹪鹩者。

一粒有余赀。

作者简介(范云)

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

古意赠王中书诗

《古意赠王中书诗》是一首南北朝时期的诗词,作者是范云。以下是我给出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摄官青琐闼。

遥望凤皇池。

谁云相去远。

脉脉阻光仪。

岱山饶灵异。

沂水富英奇。

逸翮凌北海。

抟飞出南皮。

遭逢圣明后。

来栖桐树枝。

竹花何莫莫。

桐叶何离离。

可栖复可食。

此外亦何为。

岂知鹪鹩者。

一粒有余赀。

中文译文:

摄官守卫青琐闼门。

遥望凤皇池。

谁说我们相隔遥远。

眼神交流阻碍了我的仪态。

岱山富有神秘和异象。

沂水充满英雄和奇迹。

自由的翅膀翱翔北海。

迅速飞离南皮之地。

经历了圣明的统治之后。

来到栖身于桐树枝上。

竹花为何如此茂盛。

桐叶为何如此凋零。

可以栖息也可以作食物。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意义。

谁知道鹪鹩的命运。

一颗富余的种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友人王中书的赠诗,描绘了作者范云的感慨和思考。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作者与王中书相隔遥远,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亲近的情景。作者用“脉脉阻光仪”来形容他们之间眼神的交流受到了阻碍,暗示了彼此之间的隔阂和无法言尽的情感。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一系列自然景物的描绘,如岱山、沂水等,以表达了自然之美和世间的奇异之处。这些景物的描绘可能代表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富饶和丰盈,与前半部分的隔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诗的结尾,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反问,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提到鹪鹩这种小鸟,以及一粒富余的种子,暗示着微小的存在也可能具备一定的价值。通过这种反问,作者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王中书的深情祝福。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反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友情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同时,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诗中展现了诗人范云独特的感受力和审美情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古意赠王中书诗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遥望相去摄官青琐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