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台

高台跨崇冈,檐宇锁空雾。

新晴洗双目,千里在跬步。

霏霏渔浦烟,冉冉富春树。

风花不我私,何以理愁绪。

谁疏白玉窗,中有浮云度。

浮云吹不开,不见行人去。

临高台

《临高台》

高台跨崇冈,

檐宇锁空雾。

新晴洗双目,

千里在跬步。

霏霏渔浦烟,

冉冉富春树。

风花不我私,

何以理愁绪。

谁疏白玉窗,

中有浮云度。

浮云吹不开,

不见行人去。

(中文译文)

站在高台上俯瞰崇山,房檐下环绕着飘忽的雾气。

新晴的天空洗净了眼睛,千里美景尽在脚下。

渔村飘起了薄薄的烟雾,富春江边的树影微动。

风花不为我私有,何以能理解心中的烦恼。

谁把白玉窗户打开,其中飘过飘忽的浮云。

浮云挡住了视线,看不见行人的离去。

(诗意)

《临高台》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通过展示高处眺望而来的感受,表达出诗人的感叹之情。他站在高台上,俯瞰着崇山,看到远处的景物。新晴的天空使他的视野变得更加清晰,千里美景在他的距离范围之内。然而,他的目光被渔村的烟雾和富春江边的树影所吸引,这使他感到有些失望。诗人在思考风花的存在,认为它不应该只属于他一个人,并且思考如何理解自身的烦恼。同时,诗人观察到有人把白玉窗户打开,其中飘过飘忽的浮云,这景象使他看不到行人的离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物,通过展示高地的广阔视野,表达了诗人对世界及自己境遇的思考。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借景抒发情感。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映照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隐忧。同时,诗人借用白玉窗户和浮云,在视觉和意象上增加了诗意的层次。整首诗情感微妙而深沉,表达了对存在和离去的思考,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感知与思考方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临高台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行人不见浮云风花高台愁绪白玉跬步双目富春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