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鞞入嶂口,泛舸历川湄。
尚想江陵阵,犹疑下濑师。
岸回帆影疾,风逆鼓声迟。
萍叶沾兰桨,林花拂桂旗。
弓鸣苍隼落,剑动白猿悲。
芳树吟羌管,幽篁入楚词。
全军多胜策,无战在明时。
寄谢山东妙,长缨徒自欺。
作者简介(李峤)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
中文译文:
《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
鸣鞞进入峡口,乘船经过川湄。还想江陵战阵,仍迟疑下濑师。岸边帆影快速,风向逆转鼓声迟缓。草叶沾湖水划桨,林花触碰桂旗。弓声响起苍隼落下,剑刀动静使白猿悲伤。芳树吟咏羌管,幽幽篁竹进入楚地的歌词。全军充满了胜算,没有战争会发生在明天。寄给了山东的奇妙人物,长缨只会自欺欺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李峤的作品。诗人描述了自己凯旋而归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对战争的思考和对胜利的期盼。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景物描写来表现战争的紧张氛围和英勇战士的形象。其中,“鸣鞞”、“弓鸣苍隼落”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战场上的战争氛围。
诗人还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如“萍叶沾兰桨”、“林花拂桂旗”以及“芳树吟羌管”、“幽篁入楚词”等。这些景物与战争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战争与和平、自然与人文之间的矛盾冲突。
整首诗流畅自然,节奏鲜明,用词独特精准,诗人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夸张等,使诗意更加丰富。
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军事谋略的赞美。整体上,这首诗既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杀伐决断,又透露出对和平与人道主义价值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