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送裴秀才赴举

汉家招秀士,岘上送君行。

万里见秋色,两河伤远情。

王师出西镐,虏寇避东平。

天府登名后,回看楚水清。

作者简介(皎然)

皎然

皎然,唐代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

岘山送裴秀才赴举

《岘山送裴秀才赴举》是唐代皎然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写了裴秀才从岘山出发赴举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他的祝福和对军队征战的深沉思念之情。

中文译文:

汉家征召才子,我在岘山为你送行。千里眼前看到了丰收的秋景,心中却感受到了河水东去的伤感爱意。王师去了西镐,辽贼不得不避开东平。你将会成为天府的官员,未来回首楚水清澈明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裴秀才赴举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他的祝福和对国家战争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汉家征召才子"说明裴秀才是政府选拔的人才,他受到国家的召唤。"岘上送君行"表示诗人在岘山为他送行,送他上路。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他的祝福和关心。

第二句"千里见秋色,两河伤远情"描绘了长途旅途中的景色,秋天的丰收景象。"两河伤远情"指的是裴秀才离别时的思念之情。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思念和关切。

第三句"王师出西镐,虏寇避东平"指的是国家出兵征战的情景。"王师"代表国家的军队,"西镐"是国家的西部边境,指的是国家出兵的方向。"虏寇"指的是敌对势力,"东平"则是国家的东部边境,辽贼只有避开才能躲过国家的军队。这句描绘了国家战争的胜利过程,表达了对国家力量的赞美和期望。

最后一句"天府登名后,回看楚水清"预示着裴秀才将会在国家获得地位和荣誉,回首时,会看到楚水清澈明亮。这句表达了对裴秀才未来的祝福,并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和平的向往。

总体来说,《岘山送裴秀才赴举》表达了对裴秀才的祝福和对国家的思念之情,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和国家战争的胜利过程,表达了对国家力量和未来的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秋色远情两河登名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