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腾儿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帐前跪作本音语,拾襟搅袖为君舞。

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

胡腾儿,胡腾儿,故乡路断知不知。

作者简介(李端)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胡腾儿

诗词《胡腾儿》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胡腾儿》

胡腾身是凉州儿,

肌肤如玉鼻如锥。

桐布轻衫前后卷,

葡萄长带一边垂。

帐前跪作本音语,

拾襟搅袖为君舞。

安西旧牧收泪看,

洛下词人抄曲与。

扬眉动目踏花毡,

红汗交流珠帽偏。

醉却东倾又西倒,

双靴柔弱满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

反手叉腰如却月。

丝桐忽奏一曲终,

呜呜画角城头发。

胡腾儿,胡腾儿,

故乡路断知不知。

译文:

胡腾儿,是凉州人,

皮肤如玉,鼻子如针。

身穿轻盈的桐布衣,

葡萄长带垂在一侧。

在帐前跪下说本音,

拾起衣襟,搅动袖子为君跳舞。

昔日在安西牧马的人收起眼泪看着,

洛阳的词人抄写着曲子。

眉毛扬起,眼神动荡,踏着花毡,

红汗交流,珠帽偏斜。

喝醉后东倾又西倒,

双靴柔弱,摇晃在灯前。

环行舞蹈急促有节奏,

反手叉腰,如同弯月。

丝桐乐器突然奏出一曲终鸣,

呜呜的画角在城头响起。

胡腾儿,胡腾儿,

故乡的路断了,你知道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胡腾儿的形象,他是来自凉州的人,肌肤如玉,鼻子尖瘦。他穿着轻盈的桐布衣服,腰间挂着长长的葡萄带子。他在帐前跪下,用本族的语言与人交流,为了君主跳起舞蹈,拾起衣襟,搅动袖子。昔日在安西牧马的人看到他收起眼泪,洛阳的词人抄写着他的曲子。他的眉毛扬起,眼神动荡,脚踩花毡,面颊上的红汗交流,珠帽歪斜。他喝醉后东倾西倒,双靴柔弱地晃动在灯光下。他的舞蹈有节奏地环行急促,他反手叉腰,宛如弯曲的月亮。突然间,丝桐乐器奏出最后一曲,城头传来呜呜的画角声。胡腾儿啊,胡腾儿,故乡的路断了,你是否知道?

这首诗词通过对胡腾儿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他的风采和才艺。胡腾儿是一个来自凉州的人,他的容貌和举止都非常出色,肌肤光洁如玉,鼻子尖瘦如针。他身着轻盈的桐布衣服,腰间佩挂着长长的葡萄带子,给人一种优雅和飘逸的感觉。

诗中描述了胡腾儿在帐前跪下,用本土的语言与人交流,为君主表演舞蹈。他在舞动时拾起衣襟,搅动袖子,展现出他的灵动和技艺。

胡腾儿的才艺得到了安西旧牧(指安西都护府,唐代西北边疆的行政区域)的人的赞赏,他们收起眼泪欣赏着他的表演。甚至在洛阳,有词人抄写他的曲子,显示出他的名声和影响力。

胡腾儿的舞姿优美而有力,他扬起眉毛,眼神活跃,脚踏花毡,身上的红汗交流,珠帽也有些歪斜。他在喝醉后东倾西倒,双靴柔弱地晃动在灯光下,展现出他醉酒后的柔情和无拘无束的状态。

胡腾儿的舞蹈动作快速而有节奏,他反手叉腰,宛如弯曲的月亮。然而,最后一曲弹奏完毕,画角在城头响起,这也意味着胡腾儿的表演结束了。

整首诗词以胡腾儿为主题,通过描述他的形象和表演,展现了他的才艺和魅力。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胡腾儿来自故乡,但故乡的路已经断了的情感,给人以一种离别与思念的感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肌肤如玉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