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同心

楚乡春晚,似入仙源。

拾翠处、闲随流水,踏青路、暗惹香尘。

心心在,柳外青帘,花下朱门。

对景且醉芳尊。

莫话消魂。

好意思、曾同明月,恶滋味、最是黄昏。

相思处,一纸红笺,无限啼痕。

作者简介(晏几道)

晏几道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两同心

《两同心》是晏几道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春天楚地的美景和相思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楚乡春晚,似入仙源。

拾翠处、闲随流水,踏青路、暗惹香尘。

心心在,柳外青帘,花下朱门。

对景且醉芳尊。莫话消魂。

好意思、曾同明月,恶滋味、最是黄昏。

相思处,一纸红笺,无限啼痕。

诗意:

《两同心》描绘了一个春天的场景,作者身处楚乡(楚地,指古代楚国所在地,即今天的湖南、湖北地区),感受到了仙境般的美景。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情感表达,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楚乡春晚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情感抒发,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和满怀的情感。首先,作者通过描述自然景色来展示楚乡春晚的美丽。他以“拾翠处、闲随流水,踏青路、暗惹香尘”来形容自然的生机和美丽,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恬静和宁静的气氛。

接着,诗人在描绘景色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提到“心心在,柳外青帘,花下朱门”,表达了对某个人的思念之情。他与这个人曾共赏明月,但现在却感到黄昏的苦涩和痛楚,用“好意思、恶滋味”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他在相思之处发出无限的啼痕,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伤痛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通过描绘楚乡春晚和表达作者的相思之情,诗人展示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这首诗词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与诗人内心世界的深情,展现了宋代文人豪放洒脱的风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明月流水滋味无限消魂对景朱门香尘心心啼痕仙源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