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翁捐世姑氏继没哀挽(一首)

自昔诸孤仰母慈,萱花零落最堪悲。

衣中忍看缝时线,机上空余断后丝。

千载松楸嗟已老,九原霜露不胜思。

悬知几度伤心处,正是乌啼月落时。

先翁捐世姑氏继没哀挽(一首)

《先翁捐世姑氏继没哀挽(一首)》是一首明代的诗词,作者是邓氏。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自昔诸孤仰母慈,

萱花零落最堪悲。

衣中忍看缝时线,

机上空余断后丝。

千载松楸嗟已老,

九原霜露不胜思。

悬知几度伤心处,

正是乌啼月落时。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已故母亲的哀思之情。诗人自幼丧父,唯有母亲相伴,对母亲的慈爱充满敬仰。诗中描绘了秋天,以凋零的萱花为象征,表达了诗人的悲伤之情。诗人忍痛目睹缝衣时线断裂,织机上只余下断了的丝线,这一幕景象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比喻了母亲的离世已经过去了千年,就像松树和楸树那样苍老,而他对母亲的思念却如同九原大地上的霜露一样无尽。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多次伤心的地方,正是在乌鸦啼叫、月亮落下的时刻,进一步彰显了诗人内心的哀伤。

赏析:

这首诗词以朴实而真挚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哀悼之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诗人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助生动地展现出来。诗中的自然描写和比喻手法使得诗词更加生动,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整首诗词以悲凉之情贯穿始终,通过对母亲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这首诗词通过真实而情绪丰富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厚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先翁捐世姑氏继没哀挽(一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正是霜露零落空余松楸乌啼九原伤心处胜思中忍